中共龍港市委宣傳統(tǒng)戰(zhàn)部 主管
龍港市融媒體中心 主辦
溫州新聞網 · 龍港支站
記得那是二十多年前的冬天,雪花飄飄。我出差在安徽省霍山縣。小縣城不大,就幾條街,一個農貿市場和旁邊的電影院成了這里最熱鬧的地方。
“獨在異鄉(xiāng)為異客”,他鄉(xiāng)的雪盡管很美,由于挑擔在身,感覺不到家鄉(xiāng)的浪漫。辦完事還是回旅館休息吧!雖然小旅館條件一般,可那臺14英寸的黑白電視機還是不錯的?戳酥醒腚娨暸_的新聞聯播,再看地方臺的新聞,霍山縣的風土人情,我還是挺喜歡看的。
看著電視,聽見窗外雪花在悄悄落下,冷雪冰霜讓人寒,我怎么覺得有點孤單呢?
推開窗戶,只見雪花不大不小地飄落著,旅館的老板在小院里搬東西。這時,有兩盆鐵樹引起了我的注意,只見兩個普通土燒的花盆上分別栽著單張葉的鐵樹,一盆鐵樹葉既圓又短,像一把小扇子。另外那盆鐵樹葉比較修長,如孔雀的羽尾。碧綠的葉子在白雪中挺立,給寒冷的冬夜帶來一抹暖意。一位店家在清理積雪,然后把兩盆鐵樹搬到屋里。
我好奇地問道:“老板,你這兩盆鐵樹的葉子都只留一片,而且一長一短,是為啥呢?”
“葉子一樣就沒意思了,我這兩盆鐵樹可不一般哦!長葉的叫‘龍鐵’,短葉的那盆叫‘鳳鐵’。兩盆一起組成‘龍鳳呈祥’,有意思吧!”這位老兄拍了一下身上的雪花說,“下雪了,這些花花草草也要進屋過冬啦!”
哦!原來如此,沒想到這兩棵小小的鐵樹竟有如此深奧的哲理!我暗自為之喝彩,小地方也有好高手。
既然雪夜是寒冷的,寒冷會產生寂寞。那么,就卷起棉被早點睡覺吧!夢里有燈火闌珊處,也有西湖六月中。
時光流逝,寒暑交替。這件事情一直沒忘記,每當想起,仿佛又回到了安徽省。
家里新房要裝修。從毛坯到精裝修,折騰了大半年。看著其他樓層鄰居的裝修風格,老婆對套房入戶更換新銅門感興趣。銅門當時很流行,就是價格有點貴,平民百姓也想裝扮門庭,理解,買。裝上新的銅門后,套房果然高雅大氣,我研墨揮毫,給大門寫一副大紅對聯“華堂煥異彩門迎百福,新居添錦繡地發(fā)千金”,喜遷新居,高興。
裝修到入住,已經十幾年了。銅門把手磨損退役,需要修換,可那年我們買銅門時沒有留下售后服務的電話號碼,現在他們已經搬走了。好在兒子聰明,他在網上買了一副與原來一模一樣的電子門鎖,把手、按鍵、語音、指紋輸入等功能一應俱全。由于這種產品精密度高,需要請專業(yè)的裝鎖老師傅來換。我從西一街走到龍翔路,問了好幾個賣銅門的店,他們對這種十幾年前的電子門鎖不了解,況且,又不是本店出售的產品,個個把頭搖得像撥浪鼓一樣,一問三不知。
當我走到龍翔路的一家“銅門”店時,一位女老板聽了來意說:“能換,能換。你們的電子門鎖時間久了,線路老化加上房屋時間而損壞,正常的。我們給很多客戶換過,放心,等一下我老公回來就到你們家去裝鎖調試,包你滿意。”
我需要的就是這句話,看來她講得很有底氣,肯定是有把握的!澳俏覀冊谔追康饶憷瞎珌頁Q吧!別讓我們久等哦!”我總算找到了一根救命稻草,留下手機微信定位,便回家等候。
不一會兒,一位中年男子提著工具箱,帶上一個徒弟來了。拆下舊鎖,換上新鎖,校正,設置,調試。電子門鎖在他的手里就像一位聽話的孩子,林師傅又給每個轉軸噴上防銹油,一步一個腳印。銅門得到了一次保養(yǎng)升級,比以前更好開了。
看著這位戴著眼鏡,干練利落,專業(yè)又敬業(yè)的朋友,我們很欽佩!“師傅,聽您的口音,也是本地人吧?這么高難度的巧妙技藝什么時候學會的呀?”
旁邊的徒弟說:“我們是林官倉人,我爸以前是干機械的,所以熟悉這方面技術!痹瓉磉@位徒弟是他兒子,看來事業(yè)后繼有人。
我一邊遞給他們工資,一邊夸獎著開玩笑說:“倆父子的技術超級無敵棒,如果您們修銅門說第二,龍港市沒人敢說第一!”
如果說修換門鎖是一個熟能生巧的小手藝,而下面這位朋友的精妙手段絕對是牛,堪稱高手中的高手。
在時間的河流當中,有些事物注定要成為永恒。平陽縣蕭江鎮(zhèn)的桔坡山頂,一座氣勢恢宏的鼓樓里擺放著一個直徑為3.88米的蕭江大鼓,鼓面整體彩繪雙龍戲珠漆畫,經世界紀錄認證,官方審核,被確認為“世界最大的彩繪鼓面中國鼓”。這項極具中國特色的世界記錄的誕生,歸功于古建筑設計名師章才子的精湛手藝和獨特審美。
章才子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家子弟,從小就有繪畫天賦,遇見老師在墻上作畫,一看就是大半天,回家后三筆兩筆就能畫出個大概來。17歲那年他開始學習油漆手藝,并創(chuàng)作油漆畫。1986年溫州江心寺大雄寶殿修繕工程之際,章才子拜溫州古建雕塑工藝大師陳鵬程學習古建筑工藝,從此堅定了自己未來人生發(fā)展目標。
只有初中畢業(yè)的章才子參加工作后,覺得知識不足,又到溫州第二職業(yè)中等學校、黑龍江藝術專修學院深造。后來又成為北京故宮第三代非遺傳承人李永革大師的弟子。學的是真本事,當的是實干家。
東陽玉佛寺,平陽蕭江鼓樓,南雁陳嶸紀念館,蒼南革命烈士紀念館等工程相繼告竣。高級工程師,中國楹聯學會會員,中國古建筑設計名師,中國民族建筑優(yōu)秀人物等等,各種盛譽,紛沓而來。
很多人慕名拜訪,向章才子學習古建藝術,他的作品激發(fā)了越來越多人對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的熱愛和追求。
如今,章才子的家鄉(xiāng)龍港凰浦成了古建之鄉(xiāng)。他帶領的兩百多名鄉(xiāng)親從事古建筑行業(yè),成為凰浦致富奔小康的帶頭人。
一個人的學歷低不等于沒有文化,書本知識固然重要,實踐中得來的更有價值。雖然他們讀書不多,可通過自身努力,不斷探索進步,同樣能到達理想的彼岸。民間有高手,行行出狀元。
編輯:陳文雅 責編:金道漢監(jiān)制:李甫倉